【财新网】(记者 崔筝)在全球各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危机而努力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科学界探索的方向之一。
2016年1月7日,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谢毅、孙永福等学者在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新的电催化剂,能够更有效地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酸。
他们设计了一种杂化模型体系用来研究金属表面氧化物对其自身金属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钴和钴氧化物杂化的超薄二维材料,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同样材料在块材状态下对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性能。
【财新网】(记者 崔筝)在全球各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危机而努力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科学界探索的方向之一。
2016年1月7日,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谢毅、孙永福等学者在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新的电催化剂,能够更有效地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酸。
他们设计了一种杂化模型体系用来研究金属表面氧化物对其自身金属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钴和钴氧化物杂化的超薄二维材料,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同样材料在块材状态下对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性能。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版面编辑:邵超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