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政经

学者呼吁收集个人信息应受人大监督 健康码不应常态化

试听
2020年07月16日 10:37
T中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认为,现有针对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制私权主体,对公权主体的规制还不够。他建议,数据收集、使用部门或其所属政府定期向人大做特别报告

  【财新网】(记者 唐爱琳)“数据收集部门或政府应向全国人大做特别报告,使数据采集、事后处置、如何保证安全等措施接受人大的监督。”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近日在一场学术沙龙中表示,目前关于个人隐私保护尚缺乏统一的、能够规范各个领域相关信息收集和处理主体的法律。他建议,正在起草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引入上述人大监督机制。

  2020年以来,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中国各地普遍推行手机健康码管理,许多商场、餐厅、咖啡馆等公共场所要求顾客量体温并登记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在主题为“中国疫情中公众健康与个人隐私的艰难平衡”的沙龙中,沈岿表示,疫情之下个人隐私保护受到巨大的社会动员挑战,包括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科技公司、基层自治组织、公共场所经营管理者、社区组织、用人单位和应用程序开发者等八类主体,他们对个人信息的广泛收集使隐私更容易被泄露。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万华也在沙龙中表示,因新冠疫情应对难度大,加之追求病例零增长,各级地方政府压力较大。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精准采集,使得隐私处于前所未有的风险中。此次疫情应对过程中,个人采集信息主体多元,信息采集的广度、宽度和密度都较高,不可避免地在公众健康和个人隐私间形成了紧张关系,呈现出公共利益绝对优先,个人隐私缺乏对话空间和话语权的现象。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您正在阅读
学者呼吁收集个人信息应受人大监督 健康码不应常态化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学者呼吁收集个人信息应受人大监督 健康码不应常态化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责任编辑:王逸吟
版面编辑:刘春辉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观察|特朗普经济政策能走多远

2025年04月05日

显影|罕见病患儿父母直播跳舞 抓住悬浮在流量中的救命稻草

2025年04月06日

专题|特朗普关税战巨震

2025年04月06日

最新封面报道之二|中国产业链大考

2025年04月06日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不实施报复性关税 将与志同道合国家强化伙伴关系

2025年04月06日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