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T中

饶毅、施一公:支持年轻人构建中国科学的未来

饶毅 施一公
2016年05月04日 10:40
青年科研人员是我国科研界的主力军,却长期面对职称、科研、收入等多重困境,自嘲是“科研民工”。早在2011年2月14日,饶毅、施一公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公开呼吁支持年轻科学工作者以及博士后和研究生。但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时常看到对他们困窘状态的公开报道,发展现状似乎并不乐观。他们大多没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空间,缺少科研资源,生活清贫,部分青年教师陷入教学和科研两难境地。他们背负民族科技复兴的希冀却步步难行

撰文 | 饶毅 (《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施一公(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责编 | 李晓明

  支持年轻人构建中国科学的未来

  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这一点大家有广泛共识。但如何完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完善体制的目标是鼓励创新和更好地培养人才,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完善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支持年轻人,特别是那些独立生涯起步不久、相当于国外助理教授时期的年轻科学工作者,以及当代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博士后和研究生。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您正在阅读
饶毅、施一公:支持年轻人构建中国科学的未来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饶毅、施一公:支持年轻人构建中国科学的未来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版面编辑:邱祺璞

话题:
#饶毅+关注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最新财新周刊|奢侈品寒潮

2025年04月13日

美国豁免电脑、智能手机、芯片及设备和显示器等的“对等关税”

2025年04月13日

{{最新周刊导播|重搭全球供应链、奢侈品寒潮、券商业绩乍暖,世界经贸格局将如何重写?

2025年04月13日

专题|特朗普关税战巨震

2025年04月12日

财新观察|以高水平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2025年04月13日
财新移动
发表评论得积分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